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中,电信网络诈骗如同无形的暗流,裹挟着愈发隐蔽、复杂的手段席卷而来。老年群体也逐渐成为不法分子紧盯的“猎物”,每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背后,都是养老积蓄的潜在危机。
案例回放
步步惊心的“取消扣费”陷阱
喜欢刷短视频的张奶奶,某天下午接到一个“贴心”电话。对方自称是短视频平台“客服”,不仅直呼张奶奶的姓名,还说她之前误点了该平台自动续费功能,每月将从其名下信用卡扣除500元,如果不及时关闭,信用卡里的钱都会被扣光。张奶奶一听就慌了神,对方紧接着表示,因为系统故障,需要张奶奶配合“远程操作”才能取消。
随后,“客服”让张奶奶下载了一款陌生的聊天软件,并开启了共享屏幕功能。在对方的引导下,张奶奶一步步点开手机银行APP,输入了信用卡密码和收到的验证码。
转完第一笔钱后,“客服”又以“资金冻结需要验证”为由,让张奶奶办理了信用卡相关业务并告知相关款项需要转入指定的“安全账户”。直到儿女回家发现异常,张奶奶才意识到自己被骗。
防范要点
践行“四不两多”原则,织密安全防护网
1.不轻信陌生来电
接到自称客服、公检法等电话时,一定要提高警惕。正规机构不会通过电话要求您进行转账、提供银行卡密码等敏感操作。即使对方能准确说出您的个人信息,也可能是非法获取的“障眼法”,切不可轻信。
2.不透露个人信息
银行卡号、密码、短信验证码、身份证号码等信息,是保障资金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无论对方编造何种理由,如G6解冻资金”“身份验证” “退款需要”等,都要坚决守口如瓶,不给骗子可乘之机。
3.不随意下载陌生软件
不要点击陌生短信、链接中的下载地址,不随意下载来历不明的APP,更不要开启共享屏幕功能,防止骗子远程操控您的手机,盗取资金。
4.不向陌生账户转账汇款
任何以“安全账户”“资金核查”“取消续费”等理由要求转账的,都是诈骗!无论对方如何威胁恐吓、巧言令色,都要坚守底线,绝不向陌生账户汇款。
5.多与家人沟通
遇到拿不准的情况,第一时间与子女、亲属沟通,听取他们的建议;也可拨打110报警电话,或前往附近派出所咨询。切勿独自盲目做决定,借助家人与警方的力量,往往能识破骗局。
6.多关注反诈知识
平时多看看社区、媒体发布的反诈宣传内容,了解常见的诈骗套路,提高防范意识,守护好自己的养老钱。
真正的客服绝不会索要密码和验证码,更不会要求转账或共享屏幕。老年朋友们要时刻保持冷静,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核实,坚决守住“不转账、不共享不透露”的安全底线。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以知识为盾、以警惕为矛,为银发群体构筑起坚不可摧的反诈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