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动态

农行鄂尔多斯分行以金融服务助力民族团结

作者:范永海 来源:农业银行鄂尔多斯分行 发布时间:2024-09-05 浏览次数:48次

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这里“三面黄河一面墙”,三面被黄河环绕,南面是与陕西榆林交界的明长城。古往今来,都是各种文化、各个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之地,也是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行鄂尔多斯分行作为金融服务“三农”的国家队和主力军,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各族群众送政策、送资金、送温暖,以扎实行动助力共同富裕,服务民族团结。

甘草清甜日子美

盛夏时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碧波万顷,绿意葱茏,这个昔日的自治区贫困旗处处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走进位于杭锦旗独贵塔拉镇道图嘎查的甘草种植基地,只见连片的甘草枝繁叶茂,长势喜人。微风拂过,枝叶随风摇曳,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淡淡清甜。

甘草俗称“甜根根”,多生长在干旱、半干旱的沙土、沙漠边缘地带,具有喜光、耐旱、耐热、耐盐碱和耐寒的特性。杭锦旗开发利用甘草历史悠久,早在隋唐时期,杭锦旗巴音乌素的西北沟一带就有“甘草城”的美称。该地产出的甘草凭借优越的品质及较高的药用价值,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可,成为当地特色产业的“金字招牌”。

一直以来,杭锦旗将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引导村民扩大甘草种植规模,为当地农牧民开出增收致富的“良方”,促进发展成果公平惠及各族群众。

今年37岁的云升便是受益者之一。云升是一位蒙古族的小伙子,大学毕业后就回到了老家,一直扎根于库布其沙漠腹地。2016年,云升和吉雅、宝音巴图等七户牧民共同成立中药材种植合作社,从事甘草的种植、加工、销售。几年间,合作社生意蒸蒸日上,每户牧民的年均收益可以达到十几万元。

2021年,云升又带领团队成员办起了公司。“我们道图嘎查南靠库布其,北邻黄河,具备种植甘草的天然条件。依托资源优势,公司着力推动天然甘草的规模化种植,效益逐年攀升。”云升介绍道。经过多年发展,目前云升的公司拥有固定种植甘草基地6000亩,年产甘草500吨,每年营业额达800万元左右。此外,该公司对野生甘草实行定量开采、及时补种,确保生产与生态保护并行。2023年,云升准备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增加种植种类并升级深加工生产线,可周转资金还存在部分缺口。

农业银行内蒙古鄂尔多斯杭锦旗支行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进行实地调查,为其发放100万元农村生产经营贷款,解了云升的燃眉之急。除了提供信贷支持外,杭锦旗支行还为企业提供专业的金融咨询服务,帮助云升在科学管理资金的同时合理规避市场风险。

“种下甜根根,拔掉穷根根。”这是当地种甘草的农户编的一句顺口溜。在农行的支持下,云升着手探索新的甘草产业发展模式。通过与当地的中药材加工企业合作,打造“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持续完善集种植、采收、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带动更多乡亲增收致富。

向绿而行绘新景

八月的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巴音淖尔草原犹如一张无垠的绿毯,铺展在蓝天白云下,一群群牛羊悠闲地吃着青草。十几位牧民在草地上围坐一圈,饶有兴致地“切磋”技艺,马头琴声激昂,长调悠扬舒缓,构成一幅其乐融融的和美画卷。

其中一位唱歌的牧民叫满都呼,退休前是农行鄂尔多斯乌审旗支行的一名三农客户经理。他出生在乌审旗乌审召镇,那里曾是毛乌素沙地的重灾区,常年风沙肆虐,可谓“一阵黄风,不分昏与昼”。他的父亲赛希雅拉图是第一代农金干部,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在彼时公社书记宝日勒岱同志带领下,加入到治沙队伍中。

“现在的环境真是好了。”眺望眼前的青绿,回忆起父亲当年治沙的艰辛,满都呼总是感慨万千。“那时候没有交通工具,防沙队员们要将沙柳、沙蒿苗子用绳子捆住,背着步行一两个小时,才能到达种植地点,我八九岁时就跟着父亲背沙柳、沙蒿苗子。那时最困难的是吃饭和喝水问题,口渴了,大家到沙湾湾里喝积留下来的雨水。饿了,就在沙地现挖地灶,架一口大铁锅做饭。没有筷子,就拿树枝夹饭菜,饭里吃到沙子是常态。”

父亲的影响下,1985年2月,满都呼来到农行工作。在担任三农客户经理期间,他充分利用自己蒙汉兼通的优势,为汉语不熟练的牧民群众做翻译,手把手教他们使用手机银行操作放贷款、还贷款、查明细、转账等业务,有时他甚至会收到大几十条农牧民咨询业务的微信和电话,他都耐心地一一答复。

乌审召镇的牧民那仁满都拉,常年组织村里人植树造林,还承包着布日都嘎查的绿化工程。2017年,那仁满都拉想贷款继续扩大植树规模,满都呼在对他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登记、建档后,为他发放惠农贷款。几年间,贷款金额从5万元到一直增加到50万元,那仁满都拉的植树造林面积也从1100多亩发展到3万多亩,植树队伍从几个人发展到40余人,繁忙时最多超200人,收入也实现连年翻番。

农行工作近40年,满都呼的足迹遍布乌审旗所有嘎查村,农行的贷款业务也实现了全旗嘎查村全覆盖。截至目前,农行乌审旗支行的惠农贷款余额已超过10亿元,帮助近万户农牧民脱贫致富。

满都呼常常感慨,“现在党的政策也愈发好了,希望年轻人能传承老一辈的努力与拼搏,不仅要防风治沙,更要发展经济,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红色故事话团结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到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三千孤儿入内蒙”。故事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初,淳朴善良的内蒙古人民用像草原那样宽广的胸怀,接纳了3000多名从上海出发的孤儿,书写了一段超越血缘、地域和民族的人间大爱、历史佳话。

家住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展旦召苏木展旦召嘎查的杨宝宝,是一位普通牧民,家中养着一百多只羊,虽算不上富裕,小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然而,在60多年前,他也曾是上海市“育婴堂”的一名孤儿。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物资极度匮乏。上海孤儿院里成百上千的孩子忍受着饥饿的折磨、死亡的威胁。时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的乌兰夫同志决定:让草原人民把这些孩子养大!三千孤儿离开上海,来到草原母亲的怀抱。“别人都说没有我妈,我早就死了。”杨宝宝幼时患有肺结核,在5岁之前甚至都无法站立,体弱多病的上海孤儿得到了草原母亲加倍的爱。

“小时候,一毛钱一个的白饼子,我每天吃一个。”杨宝宝说:“我妈为给我治病,多方打听治疗法子。每天晚上她都会用温暖的手给我按摩。”在砖明瓦亮的小院里,杨宝宝说话时,嘴角总是上扬,黝黑的皮肤上笑出深深的褶子。

2021年12月27日,达拉特旗寒风凛冽、滴水成冰。即便如此的天寒地冻,也无法阻挡达旗农行人的脚步。这一天,农行达拉特旗支行党委书记、行长哈斯额尔德尼一行5人,来到了杨宝宝家,为他们送上元旦佳节的祝福。哈斯额尔德尼切询问杨宝宝家的日常生活情况,仔细倾听他们讲述那段艰难岁月的心路历程,并代表达旗农行向他们献上哈达,赠送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文版、蒙文版图书和精美的蒙古族礼物。

这其实并不是农行人第一次走进杨宝宝家里了,早在2019年,农行达拉特旗支行“金融服务三农党员先锋队”本着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理念,将农行的金融服务送到千家万户农牧民家里。截至目前,农行达拉特旗支行已为杨宝宝家所在的展旦召苏木展旦召嘎查发放惠农贷款1.63亿元,助力一千余户农牧民增收致富。

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展旦召嘎查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坑洼水泥路变身平整柏油路,家家户户也用上了自来水,通上了互联网,生活条件跟城里人没啥两样,农牧民的生活幸福感不断提升。

6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孩子都如杨宝宝一样安居乐业、日子和美,“三千孤儿入内蒙”这一段流淌着民族大爱的共和国往事,不仅饱含上海与内蒙古之间山高地厚的兄弟情谊,更是各民族和睦相处、共赴美好生活的缩影。

石榴花开红艳艳,籽籽同心向未来。越过越红火的日子,越来越优美的环境,民族凝聚力在这片最早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北疆大地上越来越强。农行内蒙古鄂尔多斯分行始终坚守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赋予业务经营以改善民生、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以金融服务助力民族团结进步,汇聚起“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精神力量。

技术支持:倚天网络Copyright © 2018 鄂尔多斯银行业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13001493号-1